軌跡集合而來的生命 / Life Born from Trajectories
2013
在超主觀空間的概念中,我們曾提到,“(在超主觀空間中)為實現合成與重構,回溯的時間可能會增加”。比起現代,過去的人們可能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認知瞬間。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在 18 世紀左右,江戶時代的浮世繪藝術家開始用線條畫雨(圖 1),例如歌川廣重繪製的《大橋安宅驟雨》(圖 2)就使用了線條來表示雨水。在同一時期的歐洲,雖然沒有用線條描繪雨(圖 3),但梵高也臨摹了《大橋安宅驟雨》(圖4)。 在近代以前的東亞繪畫中,河流、海洋等水常常被描繪成線條的集合(圖5、圖6),而這種線條的集合彷彿就像生物一般能讓人感受到生命力。 當構成水這種流體的粒子,在較長時間內被感知時,物理上粒子的運動會形成線條。在那時,作為粒子連續體的流體水,就變成了在三維空間中繪製的一組線條。而當這組線條通過超主觀空間轉化為二維空間時,觀者與藝術品世界之間的界限就消失了。觀眾甚至可能會覺得他們是那組線條的一部分,並可能開始感受到其中的生命。
FEATURED WORKS
水粒子世界 / Universe of Water Particles
teamLab, 2013, Digital Work, 5 channels, Continuous Loop
在前現代繪畫中,海洋、河流和其他水體都是通過一系列線條來表達的。水體雖然是活的,卻能通過線條傳遞出動態和生命的色彩。這種表達方式引發我們思考,先人為什麼能從河流和海洋中感受到生命。《水粒子的世界》將先人的主觀世界注入到今日的客觀知識時代。 雖然知道這件藝術作品中的瀑布是對真實瀑布的模擬,我們依然能從簇簇線條中感受到生命。 這件作品不同於攝像機拍攝的瀑布。欣賞過程中,如果觀賞者感覺自己和瀑布之間的障礙消失了,那麼他們便已受作品吸引沉浸其中了。也許我們能夠逐漸理解前現代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並努力向這種方式靠攏。 如果我們把自己視為自然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去觀察自然,那麼人與自然之間可能就不存在界限了。
teamLab, 2013, Digital Installation, 4min, H: 16000mm
水用無數水粒子的連續體來表現,接著計算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將這些水流經由物理引擎模擬調整為正確而擬真的流水活動。
然後在所有的水粒子之中隨機挑選出0.1%的水粒子,根據這些水粒子的舉動在空間中描繪出線。而這些「線的集合」就形成了本作品中的瀑布。
也就是說,在這些無數的線的背後,有著數量超過它們本身1000倍以上的水粒子存在,並且藉著整體之間的交互作用來決定線的曲線性質。
這麼一來這些在三次元空間裡被立體描繪出的瀑布,就能夠依照我們所理解的日本祖先們對空間認識的理論結構化為一個影像作品。
這次運用FHD(full high definition)的7倍解析度的7K解析,把這一影像作品的及其細微的部分也完美的體現出來。
teamLab, 2018, Digital Installation, Continuous Loop
由天花板上的天窗到地上方向有作用力的狀態下,從地上朝著大展廳裡灌水。
水是用無數的水粒子的連續體來表現的,併計算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然後,根據水粒子的行為,在空間上描繪出線條。這些線條的集合體就是teamLab所認為的“超主觀空間”被平面化後的作品。也就是說,這個美術館的空間形狀,以及從天窗到地上方向的作用力來決定水的流向最終創造了本作品。
Moving Creates Vortices and Vortices Create Movement
teamLab, 2017-, Interactive Digital Installation, Endless, Sound: teamLab
當人們移動時,那裡就會產生流動。由此產生的流動具有廣泛的影響。 其他人的動作也會產生流動。 流動混合並產生漩渦。而當參觀者停止或是沒有參觀者時就不會出現流動,空間內也不再會存在任何東西。
本作品借由無數粒子的連續體來表現流動,還會根據粒子的軌跡,在空間上描繪出線條在teamLab所發想的「超主觀空間」中將這些線條的集合平面化並且描繪出作品。
每一顆水粒子流動時,都會發出短促的音效。所以大量的水粒子形成連續的流動時,每顆粒子所發出的音效會形成連續的音樂。
這件作品是受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委托制作的,屬於該博物館的永久收藏。 它還在第一屆NGV Triennial (2017 - 2018)上展出。
teamLab, 2016, Digital Installation, Continuous Loop, Sound: Hideaki Takahashi
東亞古典藝術中的波浪往往是由成組的線條來表現的。 一系列線條組成的波浪提醒著我們,它們是流動的一部分。 而在這些線條之中,波浪就彷彿生物一般,能讓人感受到生命。
事實上,當波浪翻湧而起時,你會感覺到一股強烈的生命綻放的氣息,彷彿每一朵波浪裡都蘊藏著生命。 但波浪崩落消失時,又如花朵凋零般短暫易逝,這時你才會發現原來它們都是海洋的一部分。 而那片海與所有的海洋相連,也就是說,世界上所有的波浪都是相連的。
波浪之所以像生命,是因為生命本來就像是強大的、翻湧而起的波浪。 生命源起於所有連在一起的海洋,是一種從未間斷、持續翻湧而起的奇蹟般的現象。
波浪是用無數水粒子的連續體來表現的。 我們計算了粒子間的相互作用,並模擬了三維空間中水的運動。 透過水粒子的軌跡繪製線條,並在三維空間中的波表面上描繪線條。 接著透過teamLab構想的「超主觀空間」將這些立體的線條組切割,不同於透過鏡頭和透視切割的空間,觀賞者的視點不固定,身體也就變得自由。 映射著波浪的牆不會成為我們與作品之間的邊界面,波浪的藝術空間與人們身體所處的空間連續。